登录/注册 搜索

五台民间传统彩塑

发布时间:2020-09-25 10:20:48| 作者:


图1八音会

image



1_副本

基本内容

五台民间传统彩塑是流传于佛教圣地五台山及周边区域的一种制作泥塑佛像、神像及民俗彩塑的民间传统技艺,该技艺采用滹沱河精选的澄泥并辅之其他材料经堆积塑形、细致刻画、沥粉彩绘而成;彩塑作品形式包括立体雕塑和浮雕两种。五台民间传统彩塑传承人在制作过程中融合了历代先辈的彩塑制作技艺,经七代人的传承与发展,在艺术风格和材料的应用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彩塑创作体系,在五台山及周边宗教庙宇及传统民俗彩塑制作的领域中独树一帜;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传承人培养了一批批彩塑艺术作品制作人才,引领着五台山民间传统彩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分布区域

五台民间传统彩塑经过多朝多代人的传承制作积累,分布地区众多,大型庙宇彩塑主要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寺庙建筑群和五台县区域内佛光寺、南禅寺等寺庙为主,并辐射到山西其它县市,有忻州市、原平市、繁峙县、宁武县、代县、大同市、广灵县、朔州市、阳泉市、屯留县、太原黄坡烈士陵园、晋祠公园,以及外省内蒙古、北京市良乡等地。公司制作生产的小型彩塑有佛教系列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系列,产品经市场销售和互联网推广已辐射全国各地及香港地区,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亦有覆盖。

历史渊源

五台县境内蕴藏着大量彩塑精品,佛坛布满唐代彩塑,以至于宋、金、元、明、清制作也从未间断,期间也孕育了大批的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技艺水平等诸多因素,有好多彩塑艺人逐步退出并渐渐的消失,流传下来的只有王云生先祖及其培养的弟子,在制作技艺上逐步形成了王氏彩塑制作风格并传承下来。

清中晚期,王云生先祖王辉自幼喜好佛教造像艺术,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宗教雕塑的规范,并在五台山多处庙宇及周边地区塑造了大量宗教彩塑。第二代王敬斋(清晚期)、第三代王月中(晚清)、第四代王宝兴(民国时期)得到祖辈的真传,在五台山境内塑造了大量宗教彩塑。民国后期,祖父王顺祥经过四代的艺术积淀,形成了王氏彩塑制作特有的风格,名声大震,因其名叫顺祥,人们称呼“圣像”,父亲王元和在彩塑艺术上继续发展。王云生是彩塑制作第七代传承人,幼年时跟随父亲捏制澄泥玩具,成年后凭着祖传彩塑的技艺,在山西各地、乃至内蒙古、北京良乡等地,塑造了众多的佛像、神像,并有所发展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令人爱赏不已。在王云生的教授下,已培养出一批后备人才,为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2古镇茶乐园

image



主要传承人、传承群体

五台民间传统彩塑第七代传承人王云生在传承制作过程中,首先从理论上对历代先祖制作的彩塑艺术品在艺术风格上做细致的剖析,对各个时期造像制作的法则、量度以及审美观念有一定的认识,其次感悟佛的庄严、菩萨的端丽、天王的威武、弟子的通达、供养菩萨的虔敬等各个不同的情态,都统一在共同的悟性的追求中,从而体现佛国净土的美好与宁静。传承人创作传统佛教彩塑在变化中求统一,在差异中显一致,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宗教雕塑群像的规范,成为研究佛教雕塑艺术发展、探索前人艺术经验取之不尽的源泉,为传承群体提升技艺起到特定的作用。

在实践中,代表性传承人王云生培养了一批主要传承人,有王飞龙、王飞虎、张秋云、王世昌、田晶、张云伟、刘建平等,该传承群体奋力挽救、发展传统彩塑技艺;因该技艺是传统手工制作,费工、耗时,并且在技艺上,对制作人要求高,不仅要精通历史、绘画、雕刻、色彩搭配等知识,更要有扎实的心理素质,需要传承人更多的责任与担当,不唯名利,潜心学习,具备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才能把这一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重要价值

五台民间传统彩塑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历经岁月沧桑流传下来的,它有利于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从立体形态来看,五台民间传统彩塑反映出历史各个时期我国彩塑艺术的完整发展体系,表达出一定的审美理念及美学观念,其对人性的探求,是艺术经验取之不尽的源泉。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反映着历史文化的变迁,是现代和传统之间流动的见证,我们可以从中活态地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生存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结构、生活风貌、道德习俗和思想禁忌,承载了过去,孕育着未来;既有民族性,也有时代性和民生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重要文化根基和文化资源。

1.png

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