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合河口跑船
发布时间:2020-10-19 09:00:00| 作者:
“合河口跑船”历史更加悠久。据考,明洪武年间,因连年战乱,致使很多地方人烟稀少,约1385年朝廷进行大移民,五台县边姓始祖边敬先由朔州马邑县圪针沟迁到河曲县下里村,后又迁五台、定襄、盂县三县交界之处,滹沱河、清水河交汇之地神西乡边家庄村。边姓祖先正月十五闹红火文艺节目跑船亦随边敬带到这里,初为边家庄、坪上边姓家族在元宵佳节敬神演出,后随边姓家族与邻村李家庄、胡家庄、戎家庄、闫家庄等村攀亲联姻,跑船亦传至周围几村,因上述几村均居滹沱河、清水河相合之处,称为“合河口跑船”。
“合河口跑船”历传二十多世,活动盛于清朝,民初推向顶锋,抗战逐步消凋,建国后亦又恢复,文革遭灭顶之灾,现除坪上、戎家庄外,濒于灭绝。最近几年,在抢救、搜集《五台民歌》时,五台县文化局原副局长文化馆原馆长孟奋臻、五台县广播电视台边玉堂、台中音乐教师张书平发现五台县神西乡坪上、边家庄,陈家庄乡李家庄、胡家庄,定襄县河边镇戎家庄、闫家庄等村流传“合河口跑船”,整理曲子两首,节目九个。
“合河口跑船”为广场节目,道具为采莲船模型,用轻木做成,外裱麻纸。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华灯初上,月照树梢,三船三稍事先统一到约好的人家各自化妆,如“许仙游湖”三坐船人分别化妆许仙(头船)、白蛇(二船)、青蛇(三船)、坐船者居于船中,用布条将船挎于肩上,外穿戏装,船上放草秸撑起的彩裤,如坐船状,船前后各点一灯,船底用麻纸条遮掩,看不见双脚。稍公亦头扎毛巾、上套无顶草帽,上下小打扮。一切就绪,放炮起船,鼓乐前行、船随其后,穿街而过,边行边舞,行至庙院、三船并立,先敬神、后娱乐。三船三稍,一一配对,头船先动、二船紧跟、三船垫后。舞技有开船、顺流、逆流、会船、停船等动作,表演特点撑船者为主,船随其舞,稍公腾挪闪跃,坐船娇健刚劲;撑船步履轻盈,船舞轻柔细软。舞过一阵,停船对唱,唱词多为十字,也有七字,一般撑船人(稍公)为七字调,坐船人为十字调,曲调固定,外地极为罕见。一般情况另加鳖滚筐箩,以便取乐。如演“水淹金山寺”,则还要加海蚌、虾、蛤蟆、鸟龟等。总之,扮相逼真,表演独特、价值很高。